鼓簧
詞語 | 鼓簧 |
---|---|
拼音 | gǔ huá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吹笙。簧,笙管中的銅葉,借指笙。(二)、稱頌。
(三)、比喻巧言善辯。
解釋:
(一)、吹笙。簧,笙管中的銅葉,借指笙。
《詩·秦風(fēng)·車鄰》:“既見君子,并坐鼓簧。” 毛 傳:“簧,笙也。” 朱熹 集傳:“簧,笙中金葉,吹笙則鼓動(dòng)之以出聲者也。” 漢 王逸 《九思·傷時(shí)》:“使素女兮鼓簧,乘戈龢兮謳謡。”
(二)、稱頌。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是以嗣前人,食舊德,鼓簧史傳,柱石邦家,其來遠(yuǎn)矣。”
(三)、比喻巧言善辯。
清 端方 《請平滿漢畛域密折》:“而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時(shí)機(jī),造為 滿 漢 異族權(quán)利不均之説,恣其鼓簧,思以凟皇室之尊嚴(yán),償叛逆之異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天下皆知大亂將至,革匪乃得肆其鼓簧。”
釋義:
鼓簧是一個(gè)漢語詞語,意思是笙管中的銅葉,出自《詩·秦風(fēng)·車鄰》。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中有稱頌的意思。也比喻比喻巧言善辯,出自清 端方 《請平滿漢畛域密折》。
相關(guān)詞語:
打邊鼓敲邊鼓敗鼓之皮敝鼓喪豚布鼓雷門晨鐘暮鼓重整旗鼓扯鼓奪旗村簫社鼓村歌社鼓重興旗鼓重振旗鼓打退堂鼓大張旗鼓掉舌鼓唇對牛鼓簧烽鼓不息桴鼓相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