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
詞語 | 古韻 |
---|---|
拼音 | gǔ yù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先秦漢語音韻。(二)、泛指古漢語(上古、中古)音韻。
解釋:
(一)、指先 秦 漢語音韻。
東漢 時 鄭玄 言古今音異。 北周 沉重 作《毛詩音義》,書佚,僅見于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詩·邶風下》。 宋 吳棫 發明葉韻之說, 元 戴侗 、 明 焦竑 陳第 等人力辨其非。 宋 鄭庠 辨析古韻為六部,嗣后研究不斷深入,分部日趨精密。如 章炳麟 分古韻為二十三部, 黃侃 分為二十八部。 王力 考定《詩經》時代古韻為二十九部,《楚辭》時代為三十部。參閱 王力 《漢語音韻學》和《音韻學初步》。
(二)、泛指古漢語(上古、中古)音韻。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今韻,有古韻。如 退之 ‘此日足可惜’詩,用古韻也?!?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古韻》:“今所用韻與《唐韻》不同,以今音葉 唐 詩者悮矣。而昧於學者,以《唐韻》葉三百篇尤悮。要知古今言語各殊,聲音遞變, 漢 魏 以還,已不同於《詩》《騷》,況 唐 宋 乎?且一方有一方之音,豈能以今韻葉古韻乎?”
釋義:
古韻指以《詩經》為主的先秦兩漢韻文的韻。這些韻,從早就有人發現有些不大順口,到宋代,有葉音說:凡字用到韻文里,可以按不同的上下文隨便改變平時的念法,好叫它順嘴。漢語音韻學術語,以《詩經》為主的中國先秦兩漢韻文的韻。傳統音韻學關于古韻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韻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詩經》韻字和《說文解字》的諧聲偏旁,兼及先秦兩漢韻文、重文、異文通假、讀若、音訓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聯《詩經》韻字,歸納韻部。然后根據諧聲關系,擴大韻部范圍,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韻系統,并將漢字分別歸入各韻部。
相關詞語:
愛素好古變古易常彪炳千古博古通今不古不今不今不古不期修古變古亂常變古易俗博覽古今察今知古寸心千古超今冠古超今絕古超今越古陳古刺今成年古代刁鉆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