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緶
詞語 | 草緶 |
---|---|
拼音 | cǎo bi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稱“草辮”。用麥稈之類編成的扁平的帶子,為制草帽、提籃、扇子等草制品的材料。解釋:
(一)、亦稱“ 草辮 ”。用麥稈之類編成的扁平的帶子,為制草帽、提籃、扇子等草制品的材料。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富民說》:“至 中國 固有之利,除絲茶外,如牛革、羊毛、蔗糖、草緶、棉花、磁器、大黃等物,皆已運往外國,亦宜隨時整頓。” 清 俞贊 《恤商論》:“出口湖絲三千六百餘萬,茶葉二千餘萬,棉花五百餘萬,皮貨二百餘萬,草辮一百八十萬……共七千零十萬。”
釋義:
1.亦稱"草辮"。 2.用麥稈之類編成的扁平的帶子,為制草帽﹑提籃﹑扇子等草制品的材料。
相關詞語:
撥草尋蛇不棄草昧白草黃云撥草瞻風草草了事草草收兵草創未就草間求活草菅人命草滿囹圄草莽英雄草木皆兵草木俱朽草木知威草廬三顧草率從事草率收兵草薙禽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