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帶
詞語(yǔ) | 甑帶 |
---|---|
拼音 | zèng dà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一)、束甑的帶。(二)、作藥用。
解釋?zhuān)?/h2>
(一)、束甑的帶。
《詩(shī)·小雅·大東》“薪是穫薪” 三國(guó) 吳 陸璣 疏:“穫,今椰榆也。其葉如榆,其皮堅(jiān)韌,剝之長(zhǎng)數(shù)尺,可為絙索,又可為甑帶。”
(二)、作藥用。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服器二·甑》:“ 江 南以蒲為甑帶,取久用敗爛者用之。取其久被蒸氣,故能散氣也。”
釋義:
1.束甑的帶。 2.作藥用。
相關(guān)詞語(yǔ):
安眉帶眼褒衣博帶布衣韋帶不絕如帶不斷如帶帶金佩紫帶礪山河帶牛佩犢墮甑不顧帶減腰圍帶礪河山帶水拖泥帶罪立功峨冠博帶分釵斷帶夫人裙帶縫衣淺帶釜魚(yú)甑塵
詞語(yǔ)形式
熱門(mén)屬性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