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文
詞語 | 遺文 |
---|---|
拼音 | yí wé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二)、散逸的詩文。
(三)、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解釋:
(一)、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詩文。
《史記·太史公自序》:“獵儒 墨 之遺文,明禮義之統(tǒng)紀(jì),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雖有益世之書,猶謂之不及前代之遺文也。” 唐 元結(jié) 《<篋中集>序》:“已長逝者遺文散失,方祖師者不見近作。” 宋 蘇軾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沒追和其韻》:“遺文付來哲,后事待諸友。”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兩地書>序言》:“﹝ 韋素園 ﹞病歿于 北平 同仁醫(yī)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遺文,為他出一本紀(jì)念冊。”
(二)、散逸的詩文。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一》:“ 文宗 時(shí), 鄭覃 侍講禁中,以經(jīng)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祕閣,搜訪遺文。”
(三)、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序》:“至於舉賢良,崇孝弟,明考課,雖宇內(nèi)初輯,然庶政大體,彌綸備具,遺文故事,施於后世,皆可為法。” 宋 蔡襄 《明禮》:“冠婚喪葬,禮之大者,冠禮今不復(fù)議,婚禮無復(fù)有古之遺文。”
釋義:
遺文是中國漢語里的詞語,有多重意思,一種是指前代留下的法令條文、禮樂制度。
造句:
1、 我們懷著敬仰的感情朗誦了烈士的遺文。
2、 張五十丈遺文告趁郡中有筆力早寫一本見示,極所渴見,不必待編定,亦不以示人。
相關(guān)詞語:
百代文宗暴露無遺表面文章博文約禮補(bǔ)過拾遺補(bǔ)闕拾遺不立文字不文不武不遺余力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jīng)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不遺寸長不遺巨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