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蹯
詞語 | 食蹯 |
---|---|
拼音 | shí fá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謂叛臣舉兵刻不容緩地誅殺君主。語本《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 楚 大子商臣 ﹞以宮甲圍 成王。王請(qǐng)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北史·宇文述云定興等傳論》:“率羣不逞,職為亂階,拔本塞原,裂冠毀冕。釁深指鹿,事切食蹯。”解釋:
(一)、謂叛臣舉兵刻不容緩地誅殺君主。語本《左傳·文公元年》:“冬十月,﹝ 楚 大子商臣 ﹞以宮甲圍 成王 。王請(qǐng)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北史·宇文述云定興等傳論》:“率羣不逞,職為亂階,拔本塞原,裂冠毀冕。釁深指鹿,事切食蹯。”
釋義:
食蹯,讀音為shí fán,是一個(gè)漢語詞語,意思是叛臣舉兵刻不容緩地誅殺君主。
相關(guān)詞語:
哀梨蒸食八珍玉食伴食宰相幫虎吃食飽食暖衣飽食終日并日而食不食馬肝不食周粟不食之地布衣蔬食伴食中書幫狗吃食卑宮菲食背惠食言敝衣糲食弊衣簞食弊衣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