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體
詞語 | 雜體 |
---|---|
拼音 | zá tǐ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詩、文字、書法等的各種變體。解釋:
(一)、指詩、文字、書法等的各種變體。
《法書要錄》卷三引 唐 李嗣真 《書品后》:“ 右軍 ( 王羲之 )若草行雜體,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黃侃 《論文字制造之先后》:“此二文,或象形,或指事,又非前之半字比;今為定其名,曰雜體。”
釋義:
1.指詩﹑文字﹑書法等的各種變體。
相關(guān)詞語:
遍體鱗傷不成體統(tǒng)不識大體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稱體載衣赤身露體錯綜復(fù)雜赤身裸體純一不雜此事體大椎膚剝體芳蘭竟體紛紜雜沓凡胎濁體放心解體蜂屯蟻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