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墨
詞語 | 楊墨 |
---|---|
拼音 | yáng m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戰國 時 楊朱 與 墨翟 的并稱。《莊子·胠篋》:“削 曾 史 之行,鉗 楊 墨 之口。”成玄英 疏:“楊朱、墨翟 秉性宏辯。”《孟子·滕文公下》:“楊 墨 之道不息,孔子 之道不著。”唐 韓愈《上宰相書》:“楊、墨、釋、老 之學,無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約六經之旨而成文。”(二)、指 楊 墨 的學說。楊朱 主張為我,墨翟 主張兼愛,是 戰國 時期與儒家對立的兩個重要學派。《孟子·滕文公下》:“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 楊 墨,放淫辭,邪説者不得作。”漢 揚雄《法言·吾子》:“古者 楊 墨 塞路,孟子 辭而闢之,廓如也。”宋 陳亮《與應仲實書》:“近世 張給事 學佛有見……其為人心之害,何止於 戰國 之 楊 墨 也!”清 趙翼《甌北詩話·韓昌黎詩》:“昌黎 以道自任,因 孟子 距 楊 墨,故終身亦闢佛 老。”
(三)、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學派。唐 李白《送于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詩:“炎炎四真人,摛辯若濤波。交流無時寂,楊 墨 日成科。”王琦 注:“《通典》:開元 二十九年,始於京師置 崇玄館,諸州置道學生徒有差,謂之道舉……習《老》、《莊》、《文》、《列》,謂之四子。蔭第與國子監同。”
解釋:
(一)、 戰國 時 楊朱 與 墨翟 的并稱。
《莊子·胠篋》:“削 曾 史 之行,鉗 楊 墨 之口。” 成玄英 疏:“ 楊朱 、 墨翟 秉性宏辯。”《孟子·滕文公下》:“ 楊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 唐 韓愈 《上宰相書》:“ 楊 、 墨 、 釋 、 老 之學,無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約六經之旨而成文。”
(二)、指 楊 墨 的學說。
楊朱 主張為我, 墨翟 主張兼愛,是 戰國 時期與儒家對立的兩個重要學派。《孟子·滕文公下》:“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 楊 墨 ,放淫辭,邪説者不得作。” 漢 揚雄 《法言·吾子》:“古者 楊 墨 塞路, 孟子 辭而闢之,廓如也。” 宋 陳亮 《與應仲實書》:“近世 張給事 學佛有見……其為人心之害,何止於 戰國 之 楊 墨 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韓昌黎詩》:“ 昌黎 以道自任,因 孟子 距 楊 墨 ,故終身亦闢佛 老 。”
(三)、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學派。
唐 李白 《送于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詩:“炎炎四真人,摛辯若濤波。交流無時寂, 楊 墨 日成科。” 王琦 注:“《通典》: 開元 二十九年,始於京師置 崇玄館 ,諸州置道學生徒有差,謂之道舉……習《老》、《莊》、《文》、《列》,謂之四子。蔭第與國子監同。”
釋義:
1.戰國時楊朱與墨翟的并稱。 2.指楊墨的學說。楊朱主張為我,墨翟主張兼愛,是戰國時期與儒家對立的兩個重要學派。 3.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學派。
相關鏈接:楊
相關詞語:
百步穿楊筆飽墨酣筆墨官司筆誅墨伐筆歌墨舞筆酣墨飽筆老墨秀筆墨橫姿筆墨之林粗通文墨才墨之藪大處落墨大處著墨斷墨殘楮蹈矩踐墨斷紙馀墨粉墨登場粉白墨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