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詞語 | 運動 |
---|---|
拼音 | yùn dòng,yùn do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yùn dòng ]
(一)、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的現象。通常指一個物體和其他物體之間相對位置的變化,說某物體運動常是對另一物體而言。(二)、指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簡單的位置變動到復雜的人類思維,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
(三)、體育活動:田徑運動。運動健將。
(四)、從事體育活動:咱們出去運動運動。
(五)、政治、文化、生產等方面有組織、有目的而聲勢較大的群眾性活動:五四運動。技術革新運動。
[ yùn dong ]
為求達到某種目的而奔走鉆營:運動官府。解釋:
(一)、運行移動。
漢 董仲舒 《雨雹對》:“運動抑揚,更相動薄。” 宋 曾鞏 《謝熙寧八年歷日表》:“竊以治歷於中,所以察天時之運動;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封神演義》第四六回:“運動乾坤顛倒理,轉移日月互為明。” 孫中山 《民權主義》第六講:“那機器能夠發生十萬匹馬力,來運動輪船,這便是機械本體的力量。”
(二)、猶行動。
漢 陸賈 《新語·慎微》:“若 湯 武 之君, 伊 呂 之臣,因天時而行罰,順陰陽而運動。”《梁書·侯景傳》:“臣雖才謝古人,實頗更事,撫民率眾,自幼及長,少來運動,多無遺策。” 魯迅 《故事新編·起死》:“還是莫管閑事罷,快到 楚國 去干你自家的運動。”
(三)、運轉;轉動。
《隋書·天文志上》:“ 梁 華林 重云殿 前所置銅儀……其運動得東西轉,以象天行。”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至今木鶴尚存,惟首能運動,以定時刻。” 孫中山 《民生主義》第一講:“近來外國利用瀑布和河灘的水力來運動發電機,發生很大的電力。”
(四)、謂人或動物活動。
《太平廣記》卷二二六引 唐 顏師古 《大業拾遺記·水飾圖經》:“木人長二尺許,衣以綺羅,裝以金碧,及作雜禽獸魚鳥,皆能運動如生,隨曲水而行。”《三國演義》第七五回:“原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 張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四》:“他想把腳呀手的都運動個暢快。”
(五)、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奔走活動。
《朱子語類》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須先安排許多財本,方可運動;若財本不贍,則運動未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 茍鷽樓 ﹞后來又運動了官場,包收什么捐,盡情剝削。” 丁玲 《夢珂》一:“終日斗雞走馬,直到看看快把祖遺的三百多畝田花完了,沒奈何只好去運動做官。”
(六)、揮動;舞動。
《英烈傳》第三十回:“ 劉基 便登將臺,把五方旗號,按方運動,發出了三聲號炮,擊了三通鼓,諸將都臺下聽令。” 蔣光慈 《我是一個無產者》詩:“手能運動飛舞的筆龍,口能做獅虎般的呼吼。” 茅盾 《子夜》七:“他機械地運動著他的刀叉。”
(七)、猶施展。
《西游記》第三二回:“只看你騰那乖巧,運動神機,仔細保你師父;假若怠慢了些兒,西天路莫想去得。”《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鬼帥空施伎倆,魔王枉逞英雄,誰知大道有神通,一片精神運動。”
(八)、發動;動員。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其時 臺灣 割給 日本 未久, 日本 政府恐 中國 人運動 臺灣 人反對他,所以檢查 中國 人進口,非常苛刻。” 蔡元培 《貧兒院與貧兒教育的關系》:“現在還沒有這種組織,運動別人,別人也不肯信。”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后記》:“說到那一封信,我的運動 達夫先生 一并譯出,實在也不只一次了。”
(九)、指體育活動。
冰心 《超人·離家的一年》:“他運動過度,玩足球傷了踝骨,臥了幾天,心里很不好過。” 秦牧 《長街燈語·生命在于運動》:“讓我們大家都來記住這句話:生命在于運動。”《新華月報》1952年第7期:“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一十)、10.軍事用語。移動前進。
劉白羽 《平明小札·啟明星》:“炮兵不敢再發射,不知我們的人運動到哪里了。” 茹志鵑 《百合花》:“我們十多副擔架擠在一個小巷子里,準備往前運動。” 孫紹鈞 《“向我開炮”》:“兩個排敵人,從二號、四號目標,分四路向我運動上來,請開炮!”
(一十一)、11.指政治、文化、生產等方面有組織、有目的而規模聲勢較大的群眾性活動。
梁啟超 《清代學術概論》一:“凡時代思潮,無不由‘繼續的群眾運動’而成。” 賈植芳 《更下》:“他也不是正牌軍人,起先和我在 北平 一齊干過學生運動的。”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一章:“ 增福 兄弟!自從運動一來,你兄弟忙得日夜不著家邊。” 孫犁 《秀露集·克明<荷燈記>序》:“背著這個黑鍋,經過一九六六年以來的運動,其遭遇的艱辛,是可以想象的。”
(一十二)、12.哲學范疇。物質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屬性。它包括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簡單的位置變動到復雜的人類思維。
毛澤東 《矛盾論》二:“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例如機械性的運動)的基礎,更是復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第二章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不可分離的根本屬性,物質的任何一種形態都處于運動中,運動是物質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巴金 《沉落》:“好像一切的運動已經停止,這個世界已陷入靜止的狀態,它的末日就快來了。”
釋義:
①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移動的現象:運動抑揚,更相動薄。 ②物質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屬性。運動和物質不可分割。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包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不可創造,不可消滅,只能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基本形式有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各種運動形式都有自己特殊的規律。 ③體育的基本手段。包括各種游戲、專門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可分為田徑、體操、球類、游泳、武術、游戲和棋藝等類。也泛指身體活動的過程。 ④指規模聲勢較大的群眾性活動:農民運動|五四運動。 ⑤為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為換工作,他到處運動。
相關詞語:
按兵不動不動聲色不可動搖變動不居才高運蹇財運亨通蠢蠢欲動持刀動杖楚楚動人此動彼應大動干戈待時而動地動山搖動不失時動靜有常動魄驚心動人心魄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