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神
詞語 | 行神 |
---|---|
拼音 | xíng shé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路神。(二)、運(yùn)用神思。
解釋:
(一)、路神。
《儀禮·聘禮》“釋幣于行” 漢 鄭玄 注:“行者之先,其古人之名未聞……今時(shí)民春秋祭祀有行神。” 胡培翚 正義:“謂古有始教行之人,后遂祀為道路之神,其名未聞也。”《漢書·臨江閔王劉榮傳》“ 榮 行,祖於 江陵 北門” 唐 顏師古 注:“祖者,送行之祭,因饗飲也。昔 黃帝 之子 纍祖 好遠(yuǎn)游而死於道,故后人以為行神也。”《禮記·月令》“其祀行” 清 孫希旦 集解:“行謂宮內(nèi)道路之神也……行神所主不同:《月令》‘冬祀行’,《聘禮》‘釋幣于行’,此宮中之行神也;《聘禮》記云:‘出祖釋軷’,軷,祭行神,此國外之行神也。行神皆主道路,但所主不同耳。”《管子·山權(quán)數(shù)》“行者,道民之利害也” 郭沫若 等集校:“行,指掌祭行神者言。”
(二)、運(yùn)用神思。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勁健》:“行神如空,行氣如虹。”
釋義:
行神又稱路神,祖神。因其與古代漢族人民日常生括密切相關(guān)而被祀奉,為“五祀”之一,諸侯稱為“國行。”唐孔穎達(dá)疏曰:“國行者,謂行神在國門外之西。”至于所祭路神為誰,歷來說法不一。《軒轅本紀(jì)》稱為黃帝元妃螺祖。顏師古拄《漢書》說是黃帝之子。《風(fēng)俗通義》卻認(rèn)為是共工之子修。漢族民間認(rèn)為外出祭行神可保路譴平安,道教吸收民眾這一信仰,將其納入神系,奉為指引人們路譴的保護(hù)神。
相關(guān)詞語:
耳報(bào)神按轡徐行按行自抑黯然傷神安神定魄鞍馬勞神黯然神傷敗德辱行倍日并行便宜行事兵貴神速兵行詭道屏氣凝神并行不悖步線行針霸道橫行拜鬼求神班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