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處
詞語 | 十二處 |
---|---|
拼音 | shí èr chǔ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生眼識。解釋:
(一)、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生眼識。
《楞嚴經》卷三:“復次 阿難 ,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真鑒 疏:“六根、六塵,故有十二,相教權立,言根一定在內,塵一定在外。又眼惟對色,耳唯對聲,各有方所定在。”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三》:“無時不夢,無刻不夢,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三講:“《放光》譯出后,‘事數’比較完備了,如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來說明。”
釋義:
1.舊譯"十二入"。佛教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謂根塵相互涉入而能產生知覺,如眼根與色塵涉入而產生眼識。
相關詞語:
二把刀安常處順安身之處安時處順安室利處拔十得五抱法處勢不二法門不擒二毛拔十失五百二關河百二河山百二金甌百二山川百二山河百無是處別無二致不管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