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祥
詞語 | 赤祥 |
---|---|
拼音 | chì xiá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五行家指兵火干旱等災變的征兆。《尚書大傳》卷二:“時則有赤眚、赤祥,維水沴火。”《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后漢書·五行志二》:“桓帝 建和 三年秋七月,北地 廉 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其后 梁氏 誅滅。”《宋書·五行志三》:“晉愍帝 建興 四年十二月丙寅,丞相府斬督運令使 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此赤祥也……及有此變,司直彈劾眾官,元帝 又無所問,於是頻旱三年。”解釋:
(一)、古代五行家指兵火干旱等災變的征兆。
《尚書大傳》卷二:“時則有赤眚、赤祥,維水沴火。”《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五行傳》曰:‘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謂火失其性而為災也……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后漢書·五行志二》:“ 桓帝 建和 三年秋七月, 北地 廉 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其后 梁氏 誅滅。”《宋書·五行志三》:“ 晉愍帝 建興 四年十二月丙寅,丞相府斬督運令使 淳于伯 ,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此赤祥也……及有此變,司直彈劾眾官, 元帝 又無所問,於是頻旱三年。”
釋義:
古代五行家指兵火干旱等災變的征兆。
相關詞語:
白眉赤眼不祥之兆白兔赤烏白魚赤烏赤壁鏖兵赤膊上陣赤誠相待赤膽忠心赤地千里赤口毒舌赤繩系足赤貧如洗赤身露體赤舌燒城赤手空拳赤縣神州赤心報國赤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