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
詞語 | 進學 |
---|---|
拼音 | jìn xu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明清兩代指童生考取生員,進入府、縣學讀書。(二)、使學業上有進步。
解釋:
(一)、使學業有進步。
《禮記·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貧阨若彼,而能進學若此者,秀士也。”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知縣改授》:“使本官讀書進學,日省月修,待其老成,然后授以任事之職。”
(二)、科舉時,童生應歲試,錄取入府縣學肄業,稱進學。進學的童生稱秀才。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正俗二》:“其新進學秀才乘轎,則自 隆慶 四年始也。”《紅樓夢》第二回:“﹝ 賈珠 ﹞十四歲進學。” 魯迅 《吶喊·孔乙己》:“聽人家背地里談論, 孔乙己 原來也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
釋義:
1.使學業有進步。 2.科舉時,童生應歲試,錄取入府縣學肄業,稱進學。進學的童生稱秀才。
造句:
1、我們的學校是一個環境優美、整潔的地方。一走進學校大門,一個寬闊的操場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操場上有兩種跑道,一種是直跑道,另一種是隨圓形的跑道。我們的操場上還是乒乓球臺、籃球場、足球場三合一的呢!
2、從兒童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斷鞏固和發展他們身上所有好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
相關詞語:
飽學之士倍道而進博學多才博學多聞不進則退不學無術不知進退不櫛進士倍道兼進鞭擗進里博學洽聞不媿下學不愧下學不學無識才疏學淺蟲魚之學寸進尺退才學兼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