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水
詞語 | 積水 |
---|---|
拼音 | jī shu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由于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積聚的水。(二)、空腔器官內積聚液體而膨脹。
解釋:
(一)、聚水。
《荀子·儒效》:“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續編》附錄《一九四九年日記·四月十三日》:“天雨,昨夜有雷聲,今日路上積水,溝渠皆盈。”
(二)、指積聚的水。
《淮南子·兵略訓》:“是故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於千仞之隄,若轉員石於萬丈之谿。”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地既滓濁,法應沉厚,鑿土得泉,乃浮水上,積水之下,復有何物?” 宋 趙師俠 《小重山·農人以夜雨晝晴為夜春》詞:“積水滿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針。” 金 元好問 《山居雜詩》之六:“陂長留積水,川闊盡斜陽。”
(三)、指江海、湖泊或池沼。
南朝 宋孝武帝 《登作樂山》詩:“屯煙擾風穴,積水溺云根; 漢 潦吐新波, 楚 山帶舊苑。” 唐 杜甫 《別蔡十四著作》詩:“積水駕 三峽 ,浮龍傍長津。” 唐 王維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積水不可極,安知 滄海 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何老庵》:“菴后有積水,曰 豢龍池 ,相傳 何老 擾龍處。”
釋義:
積水,出自《荀子·儒效》,意為“聚水”。
造句:
1、 積水成河;積石成山;任何是都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一種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習慣有助你成功。
2、 院中積水排泄不及,變為水塘,風撕下的葉子,像一葉葉小舟,搖晃著飄向出水口。空中那豆大的雨點斜打在院子里的積水上,激起朵朵水花,繼而又變成了一個個透明的白色水泡,像戴著泳帽的健將,在游向遠方中消失。
相關詞語:
潑冷水巴山蜀水跋山涉水白山黑水白水鑒心杯水車薪背水一戰冰寒于水不服水土不通水火悲歌易水杯水粒粟杯水輿薪杯水之敬杯水之謝冰清水冷不避水火不便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