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
詞語 | 學堂 |
---|---|
拼音 | xué tá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學校。解釋:
(一)、學校的舊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一》:“始 文翁 為 蜀 守,立講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 后,學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韓愈 《秋懷》詩:“學堂日無事,驅(qū)馬適所愿。” 清 趙翼 《己未元旦》詩:“青紅省記兒童事,七十年前上學堂。” 清 秋瑾 《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生了兒子,就要送他進學堂,女兒也是如此。” 冰心 《兩個家庭》:“他們住的那條街上很是清靜,都是書店和學堂。”
(二)、命相家術(shù)語,指人面近于耳門之前處。
《新唐書·方技傳·袁天綱》:“學堂瑩夷,眉過目,故文章振天下。”《太清神鑒》卷二:“學堂為聰明之館,故近於耳門之前。”
(三)、舊指兒童死者合葬處。
清 章學誠 《信摭》:“小兒子死者共葬一處,謂之學堂;小女共葬一處,謂之繡堂。”
釋義:
北魏 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一》:“始 文翁為 蜀 守,立講堂作石室於南城。永初 后,學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韓愈《秋懷》詩:“學堂日無事,驅(qū)馬適所愿。” 清 趙翼《己未元旦》詩:“青紅省記兒童事,七十年前上學堂。” 清 秋瑾《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生了兒子,就要送他進學堂,女兒也是如此。” 冰心《兩個家庭》:“他們住的那條街上很是清靜,都是書店和學堂。”
造句:
1、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設(shè)立學堂為先。
2、莫怕太陽寒,莫怕風雨揚,背著書包上學堂;不是為做官,不為面子寬,求學只為人生燦;同學恰少年,青春來相伴,美好時光莫辜負!
相關(guān)詞語:
一言堂飽學之士博學多才博學多聞不學無術(shù)博學洽聞不媿下學不愧下學不學無識才疏學淺蟲魚之學處堂燕雀才學兼優(yōu)長材茂學池魚堂燕處堂燕鵲村學究語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