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
詞語 | 文房 |
---|---|
拼音 | wén fá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書房。借指筆、墨、紙、硯。(二)、官府掌管文書的地方。
解釋:
(一)、官府掌管文書之處。
《梁書·江革傳》:“此段 雍府 妙選英材,文房之職,總卿昆季。”《南史·趙知禮蔡景歷等傳論》:“ 趙知禮 、 蔡景歷 屬 陳武 經(jīng)綸之日,居文房書記之任,此乃 宋 齊 之初 傅亮 、 王儉 之職。”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留守巡內(nèi)至集賢院見寄》詩:“仙院文房隔舊宮,當(dāng)時盛事盡成空。”
(二)、書房。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文房長遣閉,經(jīng)肆未曾鋪。”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端溪龍香硯》:“ 史君 與其父 孝綽 字 逸老 ,皆有能書名,故文房所蓄,多臻妙美。”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訂成一書·或先約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實不獨為文房清玩,亦 中國 木刻史上一大紀念耳。”
(三)、“ 文房四寳 ”的省稱。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其士人止許帶文房及卷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不免將文房畫具整理起來。”柳子戲《孫安動本》第十場:“校尉:是![跪捧文房。]”參見“ 文房四寳 ”。
釋義:
文房即古人的書房,因古人書房一般都備有筆墨紙硯四種書寫物品,故后人用文房四寶借指筆、墨、紙、硯。
相關(guān)詞語:
百代文宗表面文章博文約禮不立文字不文不武班馬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秉文兼武秉文經(jīng)武不名一文不直一文才兼文武穿房入戶粗通文墨躥房越脊出文入武大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