诐辭
詞語 | 诐辭 |
---|---|
拼音 | bì cí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偏邪不正的言論。解釋:
(一)、偏邪不正的言論。
《孟子·公孫丑上》:“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楊君墓碣》:“然卒中於詖辭,不得朝請,以檢校吏部郎中為 宣武軍 節(jié)度判官。” 清 包世臣 《藝舟雙楫·清故國子監(jiān)生凌君墓表》:“抉經(jīng)之心,以一 何 鄭 ,排斥詖辭,章明先訓?!?/p>
釋義:
【詞語】:诐辭【注音】:bì cí【釋義】:1.偏邪不正的言論。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卑辭重幣便辭巧說不辭而別不辭勞苦百喙難辭卑辭厚幣卑辭厚禮悖言亂辭辯口利辭不謀同辭傳聞異辭辭不達意辭多受少辭富居貧辭嚴義正辭尊居卑陳辭濫調